今天是:
       
一线动态

我所两项成果荣获第六届梁希林业科技奖

发布时间:2015-12-01点击率:

    第六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共有66个项目获奖。其中,由我所专家主持完成的云杉属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优化创新与繁殖体系的构建特兰属类系统分类、培育与整合利用两项成果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云杉属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优化创新与繁殖体系的构建

    该项成果由我所王军辉研究员主持完成,项目从云杉属物种众多、广域分布特性入手,着手于世界性多水平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制定了以种质资源收集为基础,种的选择先行,种间有性创造、无性利用的杂种优势利用总路线,实施家系林业和无性系林业,构建了引、选、育、繁一体化的云杉遗传改良新体系。

    1、收集保存了全球格局多水平云杉属种质资源,包括该属的34个主要种(占世界种的75%)及其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种质3869份,保存评价面积156 hm2,建成遗传多样性高、容量超大国家级种质库。

    2、系统研究了世界云杉的地理分布、生态生物学和分子基础上的系统学,以形态、物候、适应性、生长、子代测验为依据,对收集的主要种、种源、家系、无性系进行了综合遗传评价,初步选育优良核心种质300份。确定了我国各云杉栽培区的近期适生种和家系,选出极具速生性、观赏性和适应性的欧洲云杉、白云杉及蓝云杉等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提前了我国云杉良种化的进程,可使生产力至少提高20%以上。

    3、从表型、等位酶和3种DNA标记多层次估算出乡土云杉群体遗传学参数,综合研究了云杉现有天然林遗传变异水平、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提出了云杉部分群体为偏离“H-W平衡定律”的非随机交配群体。明确了我国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富集区及构建核心种质的样本策略,为云杉优异种质的原地、异地及设施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4、构建了以延长光照为主导的光温水肥综合调控强化育苗体系,育苗期缩短了1/3-1/2,培育的三年实生苗即可达到国家规定的六年生苗木质量标准,加速了育种进程,为我国云杉育苗现代化加速良种推广提供了样板。

    5、构建了主要云杉属树种生产规模无性扩繁和体胚增殖体系,营建了示范性选种性和生产性采穗圃0.5 hm2,欧洲云杉扦插生根率达到85%以上,培育三年即可达国家标准质量水平。在体胚繁育技术体系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云杉体胚干化处理方法,为我国云杉家系和无性系林业开拓了道路。

    项目获省地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获国家级林木良种1项、省级林木良种3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培养研究生8名,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 13篇。在甘肃小陇山建成国家云杉种质资源库1处、国家云杉繁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处,试验示范推广点15处,培育优质苗木350万株,在甘肃省、湖北、青海、黑龙江等9个省区推广应用2540公顷,新增产值6500万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特兰属类系统分类、培育与整合利用

    该项成果由我所王雁研究员主持完成,项目首先依据国际兰科植物登录权威机构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提出的卡特兰属类的属名大变革原则,对自然界存在的卡特兰属及其近缘属共26个自然属,以及各属间杂交形成的1108个人工杂交新属进行了分类系统整理,并对其园艺品种进行了正名,为我国深入开展卡特兰属类的种质资源利用、栽培、育种及应用等研究,奠定了科学严谨和清晰明确的研究、应用平台。

    其次,项目收集了卡特兰属类重要的种质资源,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卡特兰属类种质资源库。在梳理卡特兰属及其近缘属杂交后代花色、花型遗传特性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亲本花朵唇瓣的颜色、形状、质地,及分布其上的条纹、斑点、皱褶等性状是决定卡特兰属类杂交子代花朵观赏品质的关键因素的花色、花型育种规律。进而,针对卡特兰属类植物的杂交特性,研究制定了亲本配对的异质性杂交、互补性杂交、嵌入性杂交、异色杂交等5个亲本选择及育种策略,研究制定了围绕植株高度(迷你)、花色(黄色、绿色)、花型(斑点花、楔形花、星形花)的高世代聚合育种模式,培育出10个优良新品种,实现我国卡特兰品种在国际兰科植物登录机构(英国皇家植物协会)登录的零突破。为我国今后全面开展卡特兰属类及其他兰科植物的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第三,在全面开展优良卡特兰品种栽培生产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2432-2015卡特兰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卡特兰商品花卉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卡特兰的历史变革、起源、种质亲缘关系,以及国际上栽培、繁殖、育种成果,出版了我国首部关于卡特兰的综合性专著——《卡特兰》,并配1300张精美的图片,在国内兰花生产、科研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上一条:我所举办首席专家报告会 下一条:我所召开了第五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三严三实”第三阶段专题学习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