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副研究员

厚凌宇

部门 森林土壤研究室 民族
籍贯 内蒙古 课题组 森林土壤与微生物
研究领域 出生年月 1987.11
导师资格 毕业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
职称 副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15.12
职务 所学专业 微生物
入职时间 2015.12 办公电话 010-62889251
电子邮件 houlingyu@caf.ac.cn 传真

部 门:

森林土壤研究室

民 族:

课 题 组:

森林土壤与微生物

籍 贯:

内蒙古

研究领域:

出生年月:

1987.11

导师资格:

毕业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

职 称:

副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15.12

职 务:

所学专业:

微生物

入职时间:

2015.12

电子邮件:

houlingyu@caf.ac.cn

办公电话:

010-62889251

传真:


  • 学习工作经历
  • 科研项目
  • 所获奖励
  • 主要成果
  • 论文专著
  •  

    研制标准

    1. 标准名称: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标准号:LY/T 3129-2019;标准类型:林业行业彼岸准;第3起草人。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焦如珍、韦宜慧、陈嘉琪、董玉红、厚凌宇、赵光宇、王超群,一种溶磷菌RP22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发明专利号: ZL2020.10569008.5,授权日期:2022.2.11

    2. 焦如珍、韦宜慧、陈嘉琪、董玉红、厚凌宇、赵光宇、王超群,一种溶磷菌P5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20.10569001.3,授权日期:2022.2.11

    3. 焦如珍、韦宜慧、陈嘉琪、董玉红、厚凌宇、赵光宇、王超群,一种溶磷菌RP2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2010568288.8,授权日期:2022.5.20

     

    科技成果评价

    1. 名称:京津冀地区典型立地红豆杉栽培关键技术;登记号:中国林学会(评价)字[2024]056号;登记机构:中国林学会;第2完成人。

    2. 名称:多功能菌在杉木发育过程中的肥力形成机制及应用;登记号:中国林学会(评价)字[2021]102号;登记机构:中国林学会;第7完成人。

    3. 国家林业与草业局认定成果一种高浓度生化黄腐酸的制备方法2017.07,排名第四

     

  • 近五年主持项目

    1.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华北、西北和西南十省区森林土壤调查及数据库构建”2021FY00803-12021-2025年,135万元)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植物保护管理项目野生植物保护舆情应对2024年,5万元)

    3.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筛选及修复机理研究”CAFYBB2019SY0032019-2020年,25万元)


  •  

    所获奖励

    1. 2024年获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杉木林土壤肥力演变的微生物学机理及高效菌剂在林业上的应用(排名第七)

     

  •  

    研制标准

    1. 标准名称: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标准号:LY/T 3129-2019;标准类型:林业行业彼岸准;第3起草人。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焦如珍、韦宜慧、陈嘉琪、董玉红、厚凌宇、赵光宇、王超群,一种溶磷菌RP22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发明专利号: ZL2020.10569008.5,授权日期:2022.2.11

    2. 焦如珍、韦宜慧、陈嘉琪、董玉红、厚凌宇、赵光宇、王超群,一种溶磷菌P5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20.10569001.3,授权日期:2022.2.11

    3. 焦如珍、韦宜慧、陈嘉琪、董玉红、厚凌宇、赵光宇、王超群,一种溶磷菌RP2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2010568288.8,授权日期:2022.5.20

     

    科技成果评价

    1. 名称:京津冀地区典型立地红豆杉栽培关键技术;登记号:中国林学会(评价)字[2024]056号;登记机构:中国林学会;第2完成人。

    2. 名称:多功能菌在杉木发育过程中的肥力形成机制及应用;登记号:中国林学会(评价)字[2021]102号;登记机构:中国林学会;第7完成人。

    3. 国家林业与草业局认定成果一种高浓度生化黄腐酸的制备方法2017.07,排名第四

     

  •  

    发表论文(近五年)

    1. Liu Xiangrong, Hou Lingyu ,Ding Changjun, et al. Effects of stand age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on soil respiration throughout the growth cycle of poplar plantations in northeastern China.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4,15:1477571. SCI,二区, IF2023=4.0,共同第一作者

    2. 王文正, 宋立国, 王钱, . 江西九龙山铁尾矿区3中树木对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24,60(3)78-86. CSCD,通讯作者

    3. 厚凌宇,徐道礼,徐秀贤,等. 京津冀地区紫衫栽培关键技术. 林业科技通讯,2024622(10) 74-75.第一作者。

    4. 厚凌宇,徐道礼,徐秀贤,等. 盐胁迫对不同种类红豆杉生长的影响及其应对方案. 林业科技通讯,2024621(09) 83-88.第一作者。

    5. Wang Qian, Sun Qiwu, Wang Wenzheng,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native plants on soil remediation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in Jiulong iron tailings area, Jiangxi. Forests, 2022, 13(7), 1106. SCI,二区, IF2022=2.9,通讯作者

    6. Hou Lingyu, Wang Wenzheng, Song Liguo, et al. Phytoremediation effect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Jiulong Iron Tailings Area, Jiangxi. Forests, 2023, 14, 1849. SCI,二区,IF2022=2.9,第一作者

    7. Hou Lingyu, Zhang Yongqiang, Li Zhichao, et al. Comparison of soil properties, understory vegetation species diversities and soil microbial diversities between Chinese fir plantation and close-to-natural forest. Forests, 2021, 12(5): 632. SCI,三区, IF2021=3.282,第一作者

    8. Shao Guodong, Ai Juanjuan, Sun Qiwu, et al.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under different forest types in the Mount Tai, central Easter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0, 115: 106439. SCI,二区,IF2020=4.958,通讯作者

     

    参编专著

    1. 肖文发等著.中国森林土壤信息图件.2020,中国林业出版社.参与写作

    2. 编著《2016-2017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森林土壤部分(排名第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