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研究员

孙守家

部门 复合农林业研究室 民族
籍贯 山东 课题组 林业气象、复合农林业
研究领域 树木生理生态 出生年月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职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06.07
职务 所学专业 农业生物环境
入职时间 2010.1 办公电话 010-62889632
电子邮件 ssj1011@163.com 传真 010-62872015

部 门:

复合农林业研究室

民 族:

课 题 组:

林业气象、复合农林业

籍 贯:

山东

研究领域:

树木生理生态

出生年月: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职 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06.07

职 务:

所学专业:

农业生物环境

入职时间:

2010.1

电子邮件:

ssj1011@163.com

办公电话:

010-62889632

传真:

010-62872015


  • 学习工作经历
  • 科研项目
  • 所获奖励
  • 主要成果
  • 论文专著
  • 学习经历

    2003-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博士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2000-2003 山东农业大学 硕士 森林培育

    1995-1999 山东农业大学 本科 林学

    工作经历

    2021-至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

    2012-20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0-20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8-2010 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 博士后

    2006-2008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与园林学院 讲师

    任职经历

    2017-至今 北京门头沟城郊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 站长

    2014-2017 北京门头沟城郊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 副站长

    2013-至今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专家助理

    《同位素》期刊编委会委员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同位素技术追溯解析防护林应对长期环境胁迫的水碳权衡机制》(321718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同位素技术的城市绿地植物碳吸存动态差异及溯源研究》(31470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氢氧同位素和HCFM技术的栓皮栎水分利用及调控机制研究》(3100018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碳氧同位素的城市绿地系统吸存汽车尾气中CO2研究》(813204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全球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2020YFA060810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华北山区针阔混交林种间水分关系及结构优化技术研究》(201404206)

    中国林科院院基金《三江源湿地温室气体通量变化及增温潜势研究》(CAFYBB2016SY003)

    中国林科院院基金《三江源湿地不同植被类型CH4排放差异及其环境与生物调控机制》(CAFYBB2020SY002)

    中国林科院院基金《黄河流域典型刺槐林分碳汇功能形成与维持机制》(CAFYBB2022ZA00102)

  • 2021年获第十二届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KJJ-2-21)

    2015年获获河南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获第五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

    2009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山东省林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2年梁希论文二等奖

  • 1)解析了防护林退化的早期信号和干旱脆弱性

    针对北方杨树樟子松为主体的防护林退化原因及机理开展研究,发现生长快速下降和水分利用效率陡然增加是杨树致死的早期预警信号。密度影响到防护林对干旱的响应,抵抗力、恢复力和弹性与密度显著负相关。由于弹性丧失,高密度樟子松在未来的干旱中死亡风险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地下水超采和水位下降,加速了防护林的退化进程。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Forests上,为三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量化了混交林蒸腾贡献率,确定其水分利用策略

    围绕混交林水分来源量化困难等问题,优化同位素非稳态模型,在国内首次用非稳态模型精确量化出混交林蒸腾对蒸散的贡献率,弥补了以往稳态模型的不足。在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与扁担杆在旱季中的水分来源不同,能够避开用水冲突,分别采用深水源高蒸腾和浅水源耐遮阴的策略来适应水资源匮乏的环境。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生态学报上,为当地植被恢复和树种配置提供参考。

    3)揭示了林木水力提升促进作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量化了林木水力提升比例,发现旱季复合模式中绿豆有部分水分来源于核桃提升的深层水,提升的水分提高了间作绿豆对氮磷的吸收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季节性干旱对绿豆生长的影响,这种互惠作用丰富了农林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关系理论,成果发表在Plant and Soil,出版专著1部。

    获得第十二届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届梁希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河南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专利2项和发布地标1项,

  • 论文:

    1. Sun S J(孙守家),Zhang J S, Yin C J et al. Stable isotopes reveal differences in climate sensi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between dieback and healthy trees in a shelter for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22,325 :109090

    2. Sun S J(孙守家), Zhang J S, Zhou J,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climate and competition on radial growth, recovery and resistance in Mongolian pine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1,12(1952):729935. DOI: 10.3389/fpls.2021.729935

    3. Sun S J(孙守家), Lei H, Jia H S , et al. Tree-Ring Analysis Reveals Density-Dependent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in Planted Mongolian Pines. Forests, 2020, 11, 98.

    4. Sun S J(孙守家), Qiu L F, He C X, et al. Drought-Affected Populus simonii Carr. Show Lower Growth and Long-Term Increases in Intrinsic Water-Use Efficiency Prior to Tree Mortality. Forests. 2018, 9: 564.

    5. Sun S J(孙守家), He C X, Qiu L F, et al.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reveals prolonged drought stress in poplar plantation mortality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in Northern Chin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8, 252: 39-48.

    6. Sun S J (孙守家), Meng P*, Zhang J S, et al. Partitioning oak woodl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rocky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was disturbed by foreign vapor, as estimated based on non-steady-state 18O isotopic composi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4, 184: 36-47.

    7. Sun S J (孙守家), Meng P,Zhang J et al. Hydraulic lift by Juglans regia relates to nutrient status in the intercropped shallow-root crop plant. Plant and Soil, 2014,374: 629–641.

    8. Sun S J(孙守家), Meng P, Zhang JS, et al. Variation in soil water uptake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water status in Juglans regia L. during dry and wet seasons. Tree Physiology. 2011,31 (12):1378-1389.

    9. 孙守家, 雷帅, 仇兰芬, 等. 北京城市绿地与周边道路空气CO2浓度和δ13C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19,30(11):3844-3854.

    10. 孙守家,张骁博,舒健骅,等.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CO2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52(5):801-808 .

    11. 孙守家,李春友,何春霞,等.基于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的张北杨树防护林衰退原因解析.应用生态学报,2017,28(7):2119-2127 .

    12. 孙守家,舒健骅,丛日晨,等. 北京市交通干道空气中 CO2 和 δ13C 变化及来源分析.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4): 1924-1932 .

    13. 孙守家,孟平,张劲松,等. 城市绿地系统内外CO2浓度,δ13C,δ18O 差异和来源及影响因素.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0): 3000-3010

    14. 孙守家,孟平,张劲松,等.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生态系统氧同位素日变化及蒸散定量区分研究.生态学报, 2015,35(8):2592-2601

    15. 孙守家,孟平,张劲松,等. 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人工林冠层CO2浓度和δ13C 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生态学报,2015,26( 2) : 370-378.

    16. 孙守家,孟平,张劲松,等. 太行山南麓山区栓皮栎-扁担杆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生态学报, 2014,34(21):6317-6325.

    17.孙守家,桑玉强,孟平等.华北低山丘陵区农林间作系统中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边行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6):640-646

    18.孙守家,孟平,张劲松等.利用氘同位素研究太行山南麓枣树水分利用的季节性变化. 林业科学, 2011,47(5):46-53

    19.孙守家,孟平,张劲松等.华北石质山区核桃-绿豆复合系统氘同位素变化及其水分利用. 生态学报,2010,30(4):3665-3671

    20.孙守家,丛日晨,古润泽等.断根处理对银杏树体水力特征及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493 -499

    21.孙守家,古润泽,丛日晨等.两种栽培方式对银杏根系和枝叶生长及水分状况的影响. 林业科学,2008,49(10):35-41

    22. 管崇帆,郑京生,李雅静,张蓝霄,胡美均,张劲松,孟平,孙守家*. 气候和密度对刺槐径向生长和干旱脆弱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2023,DOI:10.5846/stxb202112133525

    23. 周佳,孟平,张劲松,管崇帆,孙守家*. 河南民权与陕西白水刺槐径向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响应的差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1-8

    24. 雷帅,张劲松,孟平,何之兵,程顺,孙守家*.中国北部不同地点樟子松人工林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差异. 生态学报.2020,40(13):4479-4492.

    25. 何方杰,韩辉邦,马学谦,张劲松,孙守家*.隆宝滩保护区不同生态系统CH4和CO2通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杂志, 2020,39(9):2821-2831.

    26. 管崇帆,何方杰,韩辉邦,马学谦,张劲松,孙守家*. 环境和微生物因子对隆宝滩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2020, 29(5): 987-995.

    27. 张功,韩辉邦*,孙守家*,张劲松,郑宁. 三江源地区冻土/非冻土期近地层能量平衡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2020, 41(5): 288-298.

    28. 何方杰,韩辉邦,马学谦,张劲松,孙守家*.隆宝滩沼泽湿地不同区域的甲烷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28(4): 803-811.

    29. 苗博,孟平,张劲松,何方杰,孙守家*.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热扩散技术的张北杨树水分关系差异.应用生态学报,2017,28(7):2111-2118.

    专著:

    孙守家,何春霞.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林复合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以华北石质山区为例.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