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研究员

于海燕

部门 能源林研究室 民族
籍贯 山东 课题组 能源林
研究领域 能源植物开发与利用 出生年月 1968.09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职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14.07
职务 研究室主任 所学专业 生态学
入职时间 1997.07 办公电话 01062888351
电子邮件 yuhaiyan@caf.ac.cn 传真

部 门:

能源林研究室

民 族:

课 题 组:

能源林

籍 贯:

山东

研究领域:

能源植物开发与利用

出生年月:

1968.09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职 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14.07

职 务:

研究室主任

所学专业:

生态学

入职时间:

1997.07

电子邮件:

yuhaiyan@caf.ac.cn

办公电话:

01062888351

传真:


  • 学习工作经历
  • 科研项目
  • 所获奖励
  • 主要成果
  • 论文专著
  • 学习经历

    1987.09-1991.07,天津理工大学,本科;

    1994.09-1997.07,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1.09-2014.0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7.07-1998.0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98.07-2006.0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6.06-2021.1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1.1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任职经历

    2004.09-至今,能源林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共同负责人,排名第二,2006.06-2010.12,170万元;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48国际合作项目,RPM容器苗繁育技术引进,项目负责人,2014.01-2017.12,50万元;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及其配套技术对困难造林地区的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负责人,2014.06-2016.12,50万元;

    (4)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冠果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6.01-2010.12,140万元;

    (5)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栓皮栎优质用材林高效培育技术及麻栎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7.07-2020.12,102万元;

    (6)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冠果高效转化技术的建立,子课题负责人,2007.08-2010.12,10万元;

    (7)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黄连木、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技术示范,项目共同负责人(排名二),2008.05-2012.12,100万元;

    (8)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栎属等高淀粉能源植物资源调查及优良性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任务负责人,2015.04-2019.03,76万元。

  • (1)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共同负责人,排名第二,2006.06-2010.12,170万元;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48国际合作项目,RPM容器苗繁育技术引进,项目负责人,2014.01-2017.12,50万元;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及其配套技术对困难造林地区的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负责人,2014.06-2016.12,50万元;

    (4)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冠果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6.01-2010.12,140万元;

    (5)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栓皮栎优质用材林高效培育技术及麻栎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7.07-2020.12,102万元;

    (6)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冠果高效转化技术的建立,子课题负责人,2007.08-2010.12,10万元;

    (7)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黄连木、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技术示范,项目共同负责人(排名二),2008.05-2012.12,100万元;

    (8)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栎属等高淀粉能源植物资源调查及优良性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任务负责人,2015.04-2019.03,76万元。

  • (1)2008-1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2008-J-202-2-06-R04;

    (2)2019-01,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8-J-162-R03/07;

    (3)2020-10,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2020-KJJ-3-07-R03;

  • 一直致力于能源林研究及林业新技术(产品)开发与利用,先后主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863”子课题、重点研发子课题、行业专项课题、林业推广项目、“948”等项目8项,经费598万元;出版专著3部,累计22万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 SCI收录3篇(含共同第一作者1篇)、CSCD收录7篇(含共同通讯作者1篇);取得新品种授权6项、良种审定4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

    (一)能源林新种质创新与利用

    (1)阐明木本油脂品质与其加工特性的关系,建立了快速、简便的新型生物柴油树种预测模型(获《燃料化学学报》优秀论文奖及特别贡献奖,他引99次);确立了山杏、文冠果、黄连木为最值得开发利用的生物柴油树种,并进行工艺优化和半工业化试验,为解决油料生产中的原料紧缺问题提供了新型木本油料资源;

    (2)揭示木本油料地理种源变异和种子油脂累积规律,建立综合性状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文冠果、山杏、黄连木等12个优良种源,文冠果新品种(优良无性系)21个,为能源林优良繁殖材料的调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黄连木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创新文冠果品种选择与交配、山杏现有低产林分类经营管理等技术,解决了困扰林业生产的文冠果“千花一果”、山杏现有林低效的难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获梁希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二)林业技术(产品)创新与推广

    (1)创新大规格容器苗高效繁育技术,加强ABT与 GGR系列产品等10多个新产品的创制及推广应用,为能源林的繁殖和栽培提供技术及产品支持;产品应用在干旱山区及盐碱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5%左右,林木生长量提高16.3%-25.5%;五年多来,累计推广应用43.74万亩,育苗10亿株,社会、生态效果显著;

    (2)构建完整实用的中国社会林业技术体系,解决了林业先进技术分散,推广系统性差,推广覆盖面窄的问题,不仅为中国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林业科技社会化集成创新和推广探索出一条新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专利

    (1)王利兵,于海燕,毕泉鑫,刘肖娟,李迎超. 一种促进林木果实增产的方法. 2021年,中国,专利号ZL201811488514.0;

    (2)毕泉鑫,陈梦园,李迎超,王利兵,于海洋,一种栓皮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 方法.2020,中国,专利号ZL201910521292.6;

    2. 国审良种

    (3)王利兵,崔德石,毕泉鑫,于海燕,崔天鹏,王涛,石长春,尚忠海,张玉君,李迎超,刘肖娟,吴健,张明俊,冯长虹,李芳霞,范春晖,史有庄,蒋浩,王海涛. 中石4号,文冠果国审良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国S-SV-XS-015-2020

    (4)王利兵,崔德石,毕泉鑫,于海燕,崔天鹏,王涛,石长春,尚忠海,张玉君,李迎超,刘肖娟,吴健,张明俊,冯长虹,李芳霞,范春晖,史有庄,蒋浩,王海涛. 中石9号,文冠果国审良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国S-SV-XS-016-2020

    3. 授权新品种

    (5)于海燕,毕泉鑫,王利兵,范思琪,赵阳,于丹,中硕1号,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0317.

    (6)于海燕,毕泉鑫,王利兵,范思琪,赵阳,于丹,天使之吻,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0319.

    (7)王利兵,崔徳石,毕泉鑫,于海燕,崔天鹏. 中石4号,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0121.

    (8)王利兵,崔徳石,毕泉鑫,于海燕,崔天鹏. 中石9号,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0122.

    (9)王利兵,崔徳石,毕泉鑫,张凯,于海燕,戴立,孙涤非,曹颖,关煜涵,崔天鹏,刘肖娟. 中石7号,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0433.

    (10)王利兵,崔德石,毕泉鑫,于海燕,崔天鹏. 圆大硕种,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0375.

    (11)毕泉鑫,王利兵,于海燕. 明月丹心,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0276.

    (12)毕泉鑫,王利兵,于海燕. 典范一品,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0275.

    (13)毕泉鑫,王利兵,于海燕,范思琪,赵阳,于丹. 中良1号,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0318.

    (14) 毕泉鑫,王利兵,于海燕,范思琪,赵阳,于丹. 浑然厚壳,文冠果新品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0316.

  • 1. 通讯作者:

    (1)王利兵, 于海燕*, 贺晓辉, 刘瑞英. 生物柴油树种油脂脂肪酸组成对燃料特性的影响. 燃料化学学报, 2012, 40(4): 397-404.

    (2)王利兵, 于海燕*, 贺晓辉. 4种生物柴油树种燃料特性评价. 林业科学, 2012, 48(8):150-154.

    (3)句娇, 毕泉鑫, 赵阳, 于丹, 崔艺凡, 傅光辉, 范思琪, 陈梦园, 于海燕*, 王利兵*.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及苗期性状地理变异[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1(03): 529-540.

    (4)陈梦园, 李迎超, 王利兵, 张璐, 李东兴, 句娇, 于海燕*. 2个种源栓皮栎对干旱及复水的光合生理响应.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2950-2958.

    (5)句娇, 李迎超, 王利兵, 李东兴, 陈梦园, 何三军, 郑磊, 于海燕*.水肥耦合效应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0,37(04):673-682.

    (6)Wang Libing, Yu Haiyan*, He Xiaohui, Liu Ruiying. Influence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woody biodiesel plants on the fuel properties. 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2012, 40(4): 397-404.

    (7)Wang Libing, Yu haiyan*. Biodiesel from Siberian apricot (Prunus sibirica) seed kernel oi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112: 335-338.

    (8)Bi Quanxin, Li Dongxing, Zhao Yang, Wang Mengke, Li Yingchao, Liu Xiaojuan, Wang Libing, Yu Haiya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Quercus variabilis (Fagales, Fagaceae).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19, 4:2, 3927-3928.

    2.第一作者:

    (9)于海燕, 周绍箕. 文冠果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中国油脂, 2009, 34(3):43-45.

    (10)于海燕, 胡潇予, 何春霞, 崔艺凡, 范思琪, 毕泉鑫, 王利兵*. 文冠果不同种源叶片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差异性响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 (1) : 57-63.

    (11)Yu Haiyan, Fan Siqi, Bi Quanxin, Wang Shaoxiong, Hu Xiaoyu, Chen Mengyuan, Wang Libing*. Seed morphology, oil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variability assessment in yellow horn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 germplasm for optimum biodiesel production.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7, 97: 425-430.

    3. 编著

    (12)于海燕. 世界社会林业发展概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编著24万字

    4. 著作

    (13)王涛,王利兵,于海燕等. 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著25万字

    (14)王涛,敖妍,牟洪香,于海燕. 中国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著30万字

    (15)王涛,李凌,厉月桥,李迎超,于海燕,王利兵. 中国能源植物栎类的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著35万字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