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研究员

李万峰

部门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 民族
籍贯 河南 课题组 林木细胞遗传
研究领域 林木繁育技术与调控 出生年月 1979.11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职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09.06
职务 所学专业 植物学
入职时间 2009.07 办公电话 010-62889628
电子邮件 010-62872015 传真 liwf@caf.ac.cn

部 门: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

民 族:

课 题 组:

林木细胞遗传

籍 贯:

河南

研究领域:

林木繁育技术与调控

出生年月:

1979.11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职 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09.06

职 务:

所学专业:

植物学

入职时间:

2009.07

电子邮件:

010-62872015

办公电话:

010-62889628

传真:

liwf@caf.ac.cn


  • 学习工作经历
  • 科研项目
  • 所获奖励
  • 主要成果
  • 论文专著
  • 学习经历

    1999-2003 信阳师范学院 学士 生物技术

    2003-2009 北京大学 博士 植物学


    工作经历

    2009.07-2013.10 助理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013.11-2022.11 副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015.03-2015.06 博士后 奥地利维也纳农业与科学大学

    2022.12-至今 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任职经历

    学会

    2004年,北京植物学会(2004- )

    2013年,北京植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2013-2018)

    2014年,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 )

    2016年,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AWA)(2016-2026)

    2017年,中国林学会(2017- )

    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2017- )

    2018年,北京植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2018-2022)

    2018年,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2023)

    2021年,中国植物学会高级会员(2021-2026)

    2023年,北京植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2023-2028)


    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6-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2- )


    期刊

    《Forestry Research》 Associate Editors (2022-)

    《Forests》 Guest Editor (2022-2023)

    《Plant Science》 Guest Editor (2023-2024)


    《Biotechnology Reports》、《BMC Genomics》、《BMC Plant Biology》、《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Current Bioinformatics》、《Forestry Research》、《Forests》、《Frontiers in genetics》、《HortScience》、《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ologia Plantarum》、《Plant, Cell & Environment》、《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Plant Method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Plants》、《Tree Genetics & Genomes》、《Trees-Structure and Function》、《核农学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林业科学研究》、《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植物科学学报》、《植物生理学报》、《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科普

    公众号:林间小品


    出国经历

    2013.07.24-08.01 芬 兰 赫尔辛基 第三届植物维管生物学国际大会(PVB 2013)

    2018.09.09-09.16 葡萄牙 科英布拉 第五届IUFRO工作组会议2.09.02

    2019.09.29-10.08 巴 西 库里蒂巴 第二十五届世界林联国际大会

    2024.03.02-03.09 新西兰 罗托鲁瓦 第六届IUFRO工作组会议2.09.02


    研究生培养

    李湘漪 (2019- ) 2118215707@qq.com 林业研究所2021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叶查龙 (2020- ) 1520045960@qq.com 林业研究所2021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程冬霞 (2021- ) 2781397680@qq.com

    王昕昊 (2022- ) w761180730@outlook.com

    王聪丽 (2022- ) wangcongli2022@163.com

    廖堂全 (2023- ) feelteel@hotmail.com

  • 科研项目

    [12] 抗虫新基因挖掘与育种价值评价(2023ZD040700405)(主持)

    科技创新2030子课题,2023.12-2025.12

    [11] 抗松材线虫病高产落叶松新品种设计与培育(2022ZD0401602)(主持)

    科技创新2030课题,2022.12-2025.12

    [10] 落叶松miR171-LaSCL6调控体胚发生的分子机理(32271904)(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1-2026.12

    [9] 落叶松形成层活动中CDKB、CYCB表达调控和功能研究(31770714)(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

    [8] 日本落叶松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7YFD0601204-2) (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07-2020.12

    [7] 落叶松花粉管杂交转化及转基因新种质筛选(2018ZX08020003-004-002)(主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2018.01-2020.12

    [6] 年龄影响落叶松生长素应答反应的分子机理(31200464)(主持)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3.01-2015.12

    [5] 轮伐期内miRNA调控落叶松阶段转变的机理研究(RIF2014-07)(主持)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04-2016.04

    [4] 落叶松阶段转变相关的miRNA调控网络及其演化(CAFYBB2017SY006)(参加)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6.12-2018.11

    [3] 落叶松、马尾松、杉木分子育种及品种创制(2011AA100203)(参加)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011.01-2015.12

    [2] 白桦、落叶松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2013AA102704)(参加)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013.01-2017.12

    [1] 落叶松干细胞发育关键MicroRNAs功能分析及其TALEN定向突变体创制(31330017)(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01-2018.12

  • 所获奖励

    获奖日期 荣誉/奖励

    2019 林业研究所2019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8 林业研究所2018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7 林业研究所2017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4 林业研究所2014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2 林业研究所2012年度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9 植物维管生物学与农业国际会议BEST POSTER AWARD

    2008 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优秀学术报告奖

    2006 第七届北方七省(市、自治区)植物学学术论坛 蔡司优秀研究生论文奖二等奖

  • 主要成果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落叶松遗传育种工作,揭示了木材形成、生殖阶段转变、复幼的年龄效应机制和体胚发生的miRNA调控机制,为落叶松材性改良、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取得的学术成绩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通过分析细胞周期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因子与温度的关系,阐述了温度调控落叶松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的机制

    比较了落叶松活动期和休眠期的转录组,着重分析了细胞周期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温度的响应。发现12个细胞周期基因和31个转录因子(17个家族)在活动期高表达;启动子分析表明,12个细胞周期基因可能受到1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调控;综合分析显示,来自7个家族的16个转录因子与10个细胞周期基因之间可能存在73个调控事件,而酵母单杂交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了其中的2个,涉及到2个转录因子(LaMYB20和LaRAV1)和2个细胞周期基因(LaCDKB1;3和LaCYCB1;1)。

    最后,发现LaRAV1和LaCDKB1;3在温度诱导的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进一步表明它们位于温度信号下游、参与调控落叶松的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过程。

    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解析温度调控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也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调控树木生长发育的机理,为林木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2. 通过研究轮伐期内落叶松形成层区域结构和转录组变化,阐述了形成层活动和木材形成的年龄效应机制

    确定了落叶松轮伐期内形成层活动规律:通过检测活动期不同年龄落叶松顶端主干的木材形成情况,发现形成层区域细胞层数随着树龄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这和木质部宽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年龄影响形成层活动和管胞扩展,为研究细胞分裂和分化间的平衡和协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体系。

    系统分析了轮伐期内落叶松木材形成过程及其调控:分析了活动期不同年龄落叶松顶端主干的转录组变化,发现在生长早期,细胞分裂、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升;而在后期,这些基因都下调表达。这和观测到的形态结果一致,表明轮伐期内树木年龄的增加过程伴随着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活动的改变。

    以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为核心,提出了管胞生长调控网络模型:有助于研究裸子植物的木材形成过程,为利用分子手段去改变木材品质提供候选基因。

    3. 通过比较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转录组,阐述了落叶松生殖阶段转变的转录调控机理

    鉴定出落叶松55个家族的4377个转录因子。基于幼年期和成年期差异表达的27个转录因子的功能注释,提出了落叶松生殖阶段转变的调控网络模型:为利用分子手段去改变结实时间提供候选基因,也为检测植物的年龄状态提供分子标记;有助于理解多年生木本裸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发育过程。

    4. 通过研究年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阐述了落叶松复幼的分子机理

    重新分析了生殖阶段转变相关的27个转录因子。根据基因表达随年龄的变化,确定了6个年龄相关基因,检测了它们对扦插、嫁接和整形修剪的响应。发现扦插和整形修剪促使植物复幼的同时,还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影响在14年后还可以被检测到;嫁接后3个月内,砧木更易受接穗的影响而变成熟;6个基因对嫁接的响应不同。这有助于揭示复幼的分子机理。

    5. 从miRNA层面揭示了落叶松胚性获得与维持的调控机制

    发现miR159和miR171的靶基因LaMYB33和LaSCL6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上的表达调控参与落叶松体胚发生。发现基因结构、可变剪切也参与调控LaSCL6表达,为理解LaSCL6的表达调控提供了一新视角。获得了针叶树细胞命运决定受miRNA调控的直接证据,为人工调控非胚性向胚性转化、提高体胚形成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科学依据。

  • 论文专著

    2024年

    [55] Ye Zha-Long, Liu Jin-Yi, Feng Jian, Li Wan-Feng. Transcriptom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Korean pine tree aging and response to shading. Forests, 2024,15(2):291.

    本文取了5年、7年、10年、14年和17年的红松,以及林冠下造林和正常生长的14年和17年的红松,一共9组材料,进行生长指标调查和转录组测序。鉴定到了胁迫应答相关基因和热激蛋白的表达与年龄变化相关,并受到林冠下造林的影响。此外,落叶松、云杉、油松中鉴定到的年龄标记基因DAL1在红松中也存在。该工作为理解林冠下造林和年龄效应对红松生长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54] Cheng Dong-Xia, Wang Xin-Hao, Wang Cong-Li, Li Xiang-Yi, Ye Zha-Long, Li Wan-Feng. Cambium reacti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ell-cycle gene configuration in Larix kaempfe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4,25(7):3578.

    本文探究了冬季低温和春季温度对日本落叶松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的调控机制。发现低温处理可以整体加速幼苗发芽,30天低温能满足落叶松的冬季低温需求。发现12个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活动期高,休眠期低,和春季温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发现落叶松枝条发芽所需时间和年龄呈负相关,说明年龄影响落叶松休眠芽恢复活动。提出并利用基因配置值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和细胞分裂的关系。在活动期,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周期基因配置值都在9.44以上,而在休眠期,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配置值都在4.66以下;春季恢复活动过程中,配置值逐渐升高,当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时,配置值为4.97。因此4.97可以作为形成层细胞分裂时的配置阈值。水培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休眠枝条水培1周后,1年生和4年生的落叶松中配置值分别增加了5.33和5.39,高于其它年龄段的配置值增加量,说明细胞周期基因配置过程受年龄影响,构成了年龄影响落叶松恢复活动的分子基础。该工作不仅有助于阐述温度协同调控树木恢复活动的分子基础,还为林分管理和温室苗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53] 邢俊霞, 臧巧路, 叶查龙, 张陈谊, 程冬霞, 齐力旺, 杨玲, 李万峰. 日本落叶松瞬时转化体系的优化及初步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24,37(3).

    [52] 孙海涛, 杨玲, 齐力旺, 李万峰. 日本落叶松胚状体干化处理对萌发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4,37(2).

    [51] 吕寻, 李万峰, 胡勐鸿, 戴小芬, 成红梅, 委霞.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选择与利用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24,6(44).

    [50] 王昕昊, 战金伟, 陈若楠, 刘金义, 程冬霞, 李万峰. 日本落叶松苗木繁育技术进展. 林业科技通讯, 2024.

    2023年

    [49] 胡勐鸿, 吕寻, 李万峰, 戴小芬.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比较. 温带林业研究, 2023,6(2):8-16.

    [48] 胡勐鸿, 李万峰, 吕寻. 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选择和无性繁殖利用. 温带林业研究, 2023,6(1):7-16.

    [47] Xiangyi Li, Dongxia Cheng, Liwang Qi, Jinwei Zhan, Wanfeng Li. (2023) Regulation of age-dependent expression patterns of f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Larix kaempferi. Forestry Research 3:18 doi: 10.48130/FR-2023-0018

    该研究利用之前鉴定到的日本落叶松年龄相关转录因子,对其年龄依赖表达模式的形成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年龄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结构,从而设计了特定的定量PCR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re-mRNA和spliced mRNA在年龄增加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检测结果显示,pre-mRNA转录和剪接都参与了年龄依赖表达模式的形成。本研究为理解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了新的见解。

    [46] Gui-Yun Tao, Yun-Hui Xie, Wan-Feng Li, Kui-Peng Li, Chao Sun, Hong-Ming Wang, and Xiao-Mei Sun. (2023) LkARF7 and LkARF19 overexpression promote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a heterologous poplar model by positively regulating LkBBM1. Communications Biology, 6(1): 372. doi: 10.1038/s42003-023-04731-3

    [45] Xiang-Yi Li, Zha-Long Ye, Dong-Xia Cheng, Qiao-Lu Zang, Li-Wang Qi, and Wan-Feng Li.(2023) LaDAL1 Coordinates Age and Environmental Signals in the Life Cycle of Larix kaempfe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4, no. 1: 426. https://doi.org/10.3390/ijms24010426

    通过检测LaDAL1转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环境信号的应答,发现LaDAL1受到年龄和环境共同调控,并且LaDAL1的转录水平与落叶松生命周期运转相协调。在种子萌发后,LaDAL1的转录水平略微升高,幼苗期仍旧较低;在落叶松3-5年时骤增,这可能是营养阶段转变的分子特征,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有性生殖过程中,LaDAL1的转录水平在减数分裂和胚胎发生过程中依次下降。作为年龄信号的信使,LaDAL1通过整合外界环境信号参与调控落叶松的生命周期运转。减数分裂迅速降低年龄信号,胚胎发育过程中年龄信号重置为“0”,随着种子萌发,下一个世代重启,年龄也重新开始计数。我们的发现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理解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2年

    [44] Zha-Long Ye, Qiao-Lu Zang, Dong-Xia Cheng, Xiang-Yi Li, Li-Wang Qi, and Wan-Feng Li. (2022) Over-Expression of Larch DAL1 Accelerates Life-Cycle Progression in Arabidopsis. Forests 13, no. 6: 953. https://doi.org/10.3390/f13060953

    为了详细地研究LaDAL1的功能,我们比较了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运转过程,发现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我们依据分生组织的状态对拟南芥的生命周期运转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LaDAL1过表达拟南芥生命周期运转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LaDAL1促进了拟南芥种子萌发、抽薹、开花、整体分裂活动停止。另外,我们还发现LaDAL1下调分生组织marker基因TFL1的表达。这些都表明LaDAL1能促进分生组织命运转变,不仅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了LaDAL1的功能,而且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去改良落叶松等植物的生殖性状提供了候选基因。

    [43] Wan-Feng Li, Li-Wang Qi, Wen-Hua Yang (2022) Age-related miRNA-mediated regulatory networks orchestrating chro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eristems in Larix Kaempferi.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41(6):2305-2318. https://doi.org/10.1007/s00344-021-10436-w

    该论文以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RNA组中与年龄紧密关联的miRNA及其靶基因,构建了miRNA的分子调控网络,包括miR156、miR397和miR166等与有性生殖、木材形成和分生组织活动密切相关的小RNA。这些结果成为我们继续研究落叶松形成层活动、木材形成和生殖发育的新起点。

    2021年

    [42] Kang Y, Li W, Zhang L, Qi L (2021) Over-expression of the cell-cycle Gene LaCDKB1;2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normal cotyledonary embryos during Larix kaempferi somatic embryogenesis. Genes 12(9):1435. https://doi.org/10.3390/genes12091435

    本文分析了LaCDKB1;2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细胞增殖率的关系,测定了LaCDKB1;2过表达对体细胞胚质量的影响,发现LaCDKB1;2不仅增加了胚性细胞的增殖和体细胞胚数量,而且提高了体细胞胚的质量。这些结果不仅为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更多的见解,而且为落叶松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41] Fan Y, Li W, Li Z, Dang S, Han S, Zhang L, Qi L (2021)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to LaMIR166a overexpression in 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 Biology 10(7): 576.

    通过对过表达miR166a的胚性细胞系进行miR166活性和RNA-seq分析,以及酵母单杂交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miR166a的靶基因LaHDZ31-34可以结合到LaPAP、LaPP1、LaZFP5和LaPHO1的启动子上并调控它们的表达,进一步揭示了miR166调控体胚发生的分子机理。

    [40] Wan-Feng Li, Yanhui Kang, Yao Zhang, Qiao-Lu Zang, Li-Wang Qi (2021) Concerted control of the LaRAV1-LaCDKB1;3 module by temperature during dormancy release and reactivation of larch. Tree Physiology 41(10):1918–1937. https://doi.org/10.1093/treephys/tpab052

    温带地区树木的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过程与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然而,温度调控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该论文比较了落叶松活动期和休眠期的转录组,着重分析了细胞周期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2个细胞周期基因和31个转录因子(17个家族)在活动期高表达,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调控关系;启动子分析表明,12个细胞周期基因可能受到1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调控;综合分析显示,来自7个家族的16个转录因子与10个细胞周期基因之间可能存在73个调控事件,而酵母单杂交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了其中的2个,涉及到2个转录因子(LaMYB20和LaRAV1)和2个细胞周期基因(LaCDKB1;3和LaCYCB1;1)。最后,该论文发现LaRAV1和LaCDKB1;3在温度诱导的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进一步表明它们参与落叶松的休眠解除和恢复活动过程。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解析温度调控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也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调控树木生长发育的机理,为林木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39] 任玉东, 李万峰 (2021) 日本落叶松轻基质网袋育苗及造林技术的优势分析. 林业科技通讯: 1-5.

    [38] 任玉东, 李万峰 (2021) 间伐次数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以及对日本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产生的效应分析. 林业科技通讯: 1-4.

    [37] Zang QL, Zhang Y, Han SY, Li WF, Qi LW (2021)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miR171-LaSCL6 module dur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Larix kaempferi. Trees 35:145–154.

    鉴定了落叶松中5个miR171家族成员,发现不同的miR171成员在不同位点切割靶基因LaSCL6的mRNA;改进了显示miR171的活性的方法,并检测到落叶松中胚性细胞比非胚性细胞中miR171的活性高,原胚时期比体胚成熟时期miR171的活性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miR171在合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受到调控,并最终导致其水平和活性的不同。

    [36] Ren Q, Sretenovic S, Liu S, Tang X, Huang L, He Y, Liu L, Guo Y, Zhong Z, Liu G, Cheng Y, Zheng X, Pan C, Yin D, Zhang Y, Li W, Qi L, Li C, Qi Y, Zhang Y (2021) PAM-less plant genome editing using a CRISPR–SpRY toolbox. Nature Plants 7(1): 25-33.

    本文建立了基于CRISPR-SpRY介导的落叶松基因组编辑体系,针对落叶松内源基因进行有效的单位点、多位点编辑,编辑效率达到20%以上,首次实现落叶松的内源基因的高编辑活性。

    2020年

    [35] Zang QL, Li XY, Qi LW, Li WF (2020)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SCL6 alleles in 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 based on analysi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and allelic expression. Forests 11(12),1296.

    分析了LaSCL6两个SSRs(GCA和CCA)在日本落叶松群体中的多态性,发现它们各有5种类型,共检测到12个LaSCL6的单倍型。检测了LaSCL6在落叶松母树及其种子中的单倍型,并分析了它们在亲本与子代中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5个LaSCL6等位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它们在营养发育过程中表达模式几乎一样,表明它们的表达是平衡的。这些发现为了解LaSCL6的功能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进行落叶松的遗传改良。

    [34] Zhang Y, Zang QL, Qi LW, Han SY, Li WF (2020) Effects of cutting, pruning, and graft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age-related genes in Larix kaempferi. Forests 11(2), 218

    本文通过研究年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阐述了落叶松复幼的分子机理。重新分析了生殖阶段转变相关的27个转录因子。根据基因表达随年龄的变化,确定了6个年龄相关基因,检测了它们对扦插、嫁接和整形修剪的响应。发现扦插和整形修剪促使植物复幼的同时,还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影响在14年后还可以被检测到;嫁接后3个月内,砧木更易受接穗的影响而变成熟;6个基因对嫁接的响应不同。这有助于揭示复幼的分子机理。

    [33] Li H, Huang X, Li W, Lu Y, Dai X, Zhou Z, Li Q (2020) MicroRNA comparison between poplar and larch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of wood formation. Plant cell reports 39(9): 1199-1217

    2019年

    [32] Xiang WB, Li WF, Zhang SG, Qi LW (2019) Transcriptome-wide analysis to dissec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orchestrating the phase change from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Larix kaempferi.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5: 68

    本文通过比较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转录组,阐述了落叶松生殖阶段转变的转录调控机理。鉴定出落叶松55个家族的4377个转录因子。基于幼年期和成年期差异表达的27个转录因子的功能注释,提出了落叶松生殖阶段转变的调控网络模型:为利用分子手段去改变结实时间提供候选基因,也为检测植物的年龄状态提供分子标记;有助于理解多年生木本裸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发育过程。

    [31] Zang QL, Li WF, Qi LW (2019) Regulation of LaSCL6 expression by genomic structure,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microRNA in Larix kaempferi.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5: 57

    本文从基因结构、可变剪切和miRNA层面揭示了落叶松LaSCL6的表达调控机制。发现LaSCL6具有2种不同的可变剪接体,DNA序列中存在简单的序列重复(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且它们可能导致2个可变剪接体的产生和三级结构的改变;再次验证LaSCL6转录后还受到miR171的调控;表明LaSCL6的表达受多种机制调控,为理解LaSCL6的表达调控提供了一新视角。

    2018年

    [30] Li ZX, Fan YR, Dang SF, Li WF, Qi LW, Han SY (2018) LaMIR166a-mediated auxin biosynthesis and signalling aff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Larix leptolepis.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93(6): 1355–1363

    2017年

    [29] Li WF, Yang WH, Zhang SG, Han SY, Qi LW (2017) Transcriptom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wood formation during larch tree aging.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3: 19

    本文通过研究轮伐期内落叶松形成层区域结构和转录组变化,阐述了年龄影响形成层活动和木材形成的机理。(1) 确定了落叶松轮伐期内形成层活动规律:通过检测活动期不同年龄落叶松顶端主干的木材形成情况,发现形成层区域细胞层数随着树龄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这和木质部宽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年龄影响形成层活动和管胞扩展,为研究细胞分裂和分化间的平衡和协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体系。(2) 系统分析了轮伐期内落叶松木材形成过程及其调控:分析了活动期不同年龄落叶松顶端主干的转录组变化,发现在生长早期,细胞分裂、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升;而在后期,这些基因都下调表达。这和观测到的形态结果一致,表明轮伐期内树木年龄的增加过程伴随着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活动的改变。(3) 以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为核心,提出了管胞生长调控网络模型:有助于研究裸子植物的木材形成过程,为利用分子手段去改变木材品质提供候选基因。

    [28] Li ZX, Zhang LF, Li WF, Qi LW, Han SY (2017) MIR166a affects the germination of somatic embryos in Larix leptolepis by modulating IAA biosynthesis and signaling genes.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36(4): 889–896

    [27] 武苾菲,李万峰,徐海燕,张立峰,齐力旺,韩素英 (2017) 中间锦鸡儿CiDR1的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林业科学研究 30(2):238-244

    [26] 李哲馨,李万峰,韩素英,齐力旺 (2017) 落叶松体细胞胚萌发能力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30(6): 999-1003

    2016年

    [25] Liu Y, Han S, Ding X, Li X, Zhang L, Li W, Xu H, Li Z, Qi L. (2016)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mRNA and miRNA in somatic embryos of Larix leptolepis subjected to hydrogen trea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7(11): 1951.

    [24] Li ZX, Li SG, Zhang LF, Han SY, Li WF, Xu HY, Yang WH, Liu YL, Fan YR, Qi LW (2016) Over-expression of miR166a inhibits cotyledon formation in somatic embryos and promotes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in seedlings of Larix leptolepis.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127:461-473

    2015年

    [23] Wu BF, Li WF, Xu HY, Qi LW, Han SY (2015) Role of cin-miR2118 in drought stress responses in Caragana intermedia and Tobacco. Gene 574:34–40

    2014年

    [22] Li W, Han S, Qi L, Zhang S (2014a) Transcriptome resources and genome-wide marker development for Japanese larch (Larix kaempferi).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Engineering 1: 77-84

    以1年、2年、5年、10年、25年和50年树龄的落叶松顶端主干为材料,构建文库,进行测序,获得的序列和已有的落叶松体胚转录组序列进行拼接,共获得14,6786条ESTs,其中有7,9182条得到注释。GO注释表明轮伐期内树木年龄的增加过程伴随着分生组织细胞命运的改变,多种激素参与调控分生组织活动和细胞壁形成。首次以落叶松的茎为材料进行测序,获得的序列实现了共享,为落叶松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材性分子育种提供了序列资源。

    [21] Li WF, Zhang SG, Han SY, Wu T, Zhang JH, Qi LW (2014b)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LaSCL6 by miR171 during maintenance of embryogenic potential in 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0: 223-229

    确定miR171的靶基因LaSCL6在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参与落叶松体胚发生。

    [20] Zhang JH, Zhang SG, Li SG, Han SY, Li WF, Li XM, Qi LW (2014a) Regulation of synchronism by abscisic-acid-responsive small noncoding RNAs dur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larch (Larix leptolepis).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 116: 361-370

    [19] Zhang LF, Li WF, Xu HY, Qi LW, Han SY (2014b)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ou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s encoding NFYA homologs involved in responses to ABA dur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Japanese larch (Larix leptolepis).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 117: 293-304

    2013年

    [18] Li WF, Ding Q, Cui KM, He XQ (2013a) Cambium reactivation independent of bud unfolding involves de novo IAA biosynthesis in cambium regions in Populus tomentosa Carr. Acta Physiol Plant 35: 1827-1836

    发现毛白杨形成层细胞恢复分裂活动可以不依赖于芽,或外源IAA。自由态IAA的含量在杨树没有发芽、长叶的2月份已经升高,IAA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基因PtoAO2 (aldehyde oxidase) 和PtoNIT2 (nitrilases) 的表达量也逐渐升高。表明生长素的合成在形成层恢复活动过程中逐渐增强,为形成层细胞恢复分裂提供必要的信号分子。研究结果阐明了形成层恢复活动早于芽展开的原因,同时也给出了树木茎中能够合成IAA的直接实验证据,这可能也是环孔材树木和部分散孔材树木形成层早于叶芽恢复活动的原因。

    [17] Li WF, Zhang SG, Han SY, Wu T, Zhang JH, Qi LW (2013b) Regulation of LaMYB33 by miR159 during maintenance of embryogenic potential and somatic embryo maturation in 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 113: 131-136

    确定miR159的靶基因LaMYB33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参与落叶松体胚发生,给出了一种检测miRNA活性的方法。

    [16] Li SG, Li WF, Han SY, Yang WH, Qi LW (2013c) Stage-specific regulation of four HD-ZIP III transcription factors during polar pattern formation in Larix leptolepis somatic embryos. Gene 522: 177-183

    [15] Zhang LF, Li WF, Han SY, Yang WH, Qi LW (2013) cDNA cloning, 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dur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the 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 (TCTP) gene from Japanese larch (Larix leptolepis). Gene 529: 150-158

    [14] Zhu J, Li W, Yang W, Qi L, Han S (2013a) Ide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in Caragana intermedia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12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s under salt stress. Plant Cell Rep 32: 1339-1349

    [13] Zhu J, Zhang L, Li W, Han S, Yang W, Qi L (2013b) Reference Gene Selection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Normalization in Caragana intermedia under Different Abiotic Stress Conditions. PLoS ONE 8: e53196

    [12] 吴涛,李万峰,张俊红,齐力旺.落叶松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8. (共同第一作者)

    [11] 朱建峰,李万峰,杨文华,齐力旺.中间锦鸡儿生长发育过程中5个miRNAs及其目标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5-51.

    [10] 张俊红,张守攻,童再康,李万峰,韩素英,齐力旺.植物中MicroRNA及其它非编码小RNA的保守性和进化历程.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03-108.

    [9] 吴涛,韩素英,张俊红,李万峰,杨文华,齐力旺.日本落叶松种子萌发过程中18个miRNAs的表达变化.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9-17.

    2012年

    [8] Zhang J, Zhang S, Han S, Wu T, Li X, Li W, Qi L (2012a)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in larch and stage-specific modulation of 11 conserved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s dur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Planta 236: 647-657

    [7] Zhang S, Han S, Li W, Zhou J, Li X, Qi L (2012b) miRNA regulation in fast- and slow-growing hybrid Larix trees. Trees 26: 1597-1604

    [6] 吴涛,张俊红,韩素英,杨文华,李万峰,齐力旺.日本落叶松小RNA文库构建及其microRNA鉴定.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677-684

    2011年

    [5] 魏华丽,吴涛,杨文华,李万峰,张俊红,齐力旺,韩素英.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DNA 甲基化模式变化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2):33-37

    2010年

    [4] Zhang S, Zhou J, Han S, Yang W, Li W, Wei H, Li X, Qi L (2010) Four abiotic stress-induced miRNA familie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the embryogenic and non-embryogenic callus tissues of Larix leptolepi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98: 355-360

    2009年以前

    [3] Li WF, Cui KM, He XQ (2009a) Regulation of cell cycle regulators by environmental signals during growth-dormancy cycle of trees. Plant Signal Behav 4: 959-961

    阐述了树木季节性活动过程中环境信号(温度和光照时间)对细胞周期基因的调控,指出春季温度对PtoCDKB和PtoCYCB的诱导表达依赖于冬季低温的作用。

    [2] Li WF, Ding Q, Chen JJ, Cui KM, He XQ (2009b) Induction of PtoCDKB and PtoCYCB transcription by temperature during cambium reactivation in Populus tomentosa Carr. J Exp Bot 60: 2621-2630

    本文通过研究毛白杨形成层区域PtoCDKB和PtoCYCB的表达模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揭示了环境温度调控形成层细胞季节性活动的分子机理。证实温度是诱导PtoCDKB和PtoCYCB在早春重新表达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也证明了形成层细胞本身可以感受到这种环境信号。发现PtoCDKB和PtoCYCB的诱导表达不依赖于外源生长素(IAA)和休眠的阶段,对于PtoCDKB,外源脱落酸(ABA)也不能抑制这种诱导。

    [1] Hou HW, Zhou YT, Mwange KN, Li WF, He XQ, Cui KM (2006) ABP1 expression regulated by IAA and AB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ambium periodicity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J Exp Bot 57: 3857-3867


    专利

    [2] 李万峰, 叶查龙, 臧巧路, 等. 与缩短落叶松育种周期相关的蛋白及其应用: 2023-05-16.

    [1] 李万峰, 黄宗钠, 臧巧路, . 一种与落叶松开花时间相关的LaSCL6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2023-03-17.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