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研究员

李金花

部门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 民族
籍贯 新疆 课题组 林木定向育种与良种栽培
研究领域 杨树遗传改良;油橄榄驯化育种.. 出生年月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职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05.9
职务 所学专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入职时间 1993.9 办公电话 010-62888695
电子邮件 传真 lijinh@caf.ac.cn

部 门: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

民 族:

课 题 组:

林木定向育种与良种栽培

籍 贯:

新疆

研究领域:

杨树遗传改良;油橄榄驯化育种..

出生年月:

导师资格: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职 称:

研究员

毕业时间:

2005.9

职 务:

所学专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入职时间:

1993.9

电子邮件:

办公电话:

010-62888695

传真:

lijinh@caf.ac.cn


  • 学习工作经历
  • 科研项目
  • 所获奖励
  • 主要成果
  • 论文专著
  • 学习经历

    2000—2005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博士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

    1995—1998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硕士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

    1989—1993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士 林学。

    工作经历

    1995年至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任职经历

    国家林业草原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油橄榄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林业科技通讯》,编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 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油橄榄精准栽培关键技术”,2022—2027年。

    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杨树、泡桐、刺槐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7—2021年。

    3.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杨树用材林新品种欧美杨2012杨的示范推广”,2013—2015年。

    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面上项目,“油橄榄主栽品种授粉习性及杂交的研究”,2014—2016年。

    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黑杨工业用材林新品种培育”,2012—2014年。

    6.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第2主持),“油橄榄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品种区域化试验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2007—2011年。

  • 1.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杨树工业用材林高产新品种定向选育和推广”。

    2.2002年第四届中国林学会梁希奖(排名第3),“杨树新品种定向选育和推广”。

    3.2001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颁发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排名第3),“杨树纸桨材新品种定向选育”。

  • 1.林木良种:

    (1)杨树良种,“欧美杨2012杨”(排名第1),国家林木良种审定证书(国S-ETS-PE-002-2020);

    (2)杨树良种,“欧美杨108杨”(排名第3),国家林木良种审定证书(国S-SV-PE-004-2009);

    (3)杨树良种,“‘中怀1号’杨树”(排名第4),国家林木良种审定证书(国S-SV-PD-002-2021);

    (4)油橄榄良种,“豆果(排名第2),国家林木良种认定证书(国R-ETS-OE-004-2018);

    (5)油橄榄良种,“科罗莱卡”(排名第2),国家林木良种认定证书(国R-ETS-OE-005-2018)。

    2.标准:

    (1)林业行业标准(排名第1),《杨树品种分子鉴定实验方法—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法(AFLP)》(LY/T 1772-2008);

    (2)中国经济林团体标准(排名第6),《油橄榄蜜饯》

    (3)四川省地方标准(排名第13),《油橄榄密植丰产栽培技术》(DB51/T 2413-2023)

    3.认定成果:

    (1)中国林学会会议评价成果(排名第1),“杨树良种选育与丰产增效技术”,2021年;

    (2)国家林业局科技司验收会议认定成果(排名第2),“油橄榄品种选择和丰产栽培技术”,2012年。

  • 1. 论文:

    (1)Zhao, D.; Zhang, J.; Hui, N.; Wang, L.; Tian, Y.; Ni, W.; Long, J.; Jiang, L.; Li, Y.; Diao, S.; et al. A Genomic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ncestral-State Bases Relative to Derived Bases in the Divergence and Local Adaptation of Populus davidiana. Genes 2023, 14, 821. https://doi.org/10.3390/genes14040821

    (2)Jinhua Li, Xinyue Ji, Zhaoshan Wang, et al. 2021.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and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between olive cultivars and olive subspecies[J]. Horticulturae 7(6): 138.

    (3)Jingshan Ren, Xinyue Ji, Changhai Wang, et al. Variation and Genetic Parameters of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Eight Families from Populus simonii×P. nigra[J]. Forests, 2020, 11(12): 1319.

    (4)Jingshan Ren, Jinhua Li*, Giuseppe Nervo. Fiber Morpholog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ulping of Nine Introduced Poplar Clones Grown in Beijing, China[J]. Wood and Fiber Science, 2020, 52(1): 128-135.

    (5)Wang L, Zhang J, Peng D, Tian Y, Zhao D, Ni W, Long J, Li J, Zeng Y, Wu Z, Tang Y and Wang Z (2022)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y of Olea europaea subsp. cuspidat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Resistance to Fungal Diseases in the Summer Rain Belt in East Asia. Front. Plant Sci. 13:879822. doi: 10.3389/fpls.2022.879822

    (6)Pei Sun, Huixia Jia, Zhiqiang Yue, Jinhua Li, Jianbo Li, Jin Zhang, Mengzhu Lu, Jianjun Hu. 2020.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91 poplar cultivars based on SSR markers[J].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020, 38(6): DOI: 10.1111/njb.02504.

    (7)Shuyu Liu, Yang Tian, Yiheng Hu, Yi Li, Xiaoyan Zhang, Jinhua Li* & Zhaoshan Wang*.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Homalium cochinchinense (Salicaceae) [J].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19, 4:1, 654-655.

    (8)Chun Jiang Zhou, Hong Zhu Song, Jin Hua Li, et al. Evalu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rm plasm identification of 44 species, clones, and cultivars from 5 sections of the genus Populus based on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 2005, 23: 39-51.

    (9)季新月,王兆山,李金花*,等. 油橄榄砧木‘田园1号’嫁接对‘阿波桑娜’叶片和果实形态及生理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5): 25-35.

    (10)徐悦, 黄兰, 李金花, 邓煜, 张建国, 曾艳飞. 基于表型和SSR标记的陇南油橄榄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4): 33-43.

    (11)李金花.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黑杨派无性系生长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 林业科学, 2021, 57(6): 63-74.

    (12)王长海, 张晓艳, 李金花*. 小叶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叶形变异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20,33(3):132-138.

    (13)张晓艳, 季新月, 王雷, 张绮纹, NERVO Giuseppe, 李金花*. 不同地点黑杨派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及其与叶片性状相关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4(03): 65-73.

    (14)李金花, 张晓艳, 李娜, 赵海云, 张建国. 油橄榄杂交子代生长与生理性状变异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 39(3): 10-17.

    (15)刘舒宇, 刘 霞, 李金花*, 王兆山*. 杨柳科单拷贝核基因引物的开发与利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05): 44-50.

    (16)高瑞桐, 李金花, 王兆山, 饶国栋. 油橄榄害虫调查及控制策略[J].林业实用技术, 2018, (6):32-35.

    (17)戴前莉, 李金花*, 胡建军, 卢孟柱、Nervo Giuseppe. 增施铁对镉胁迫下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性能的改善[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41(2):63-72.

    (18)王楠楠, 李金花*, 王长海, 苏光灿, 付永平. 基于SSR标记的父本分析研究油橄榄品种间的亲和性[J].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4): 640-647.

    (19)秦倩, 王楠楠, 李金花*, 苏光灿. 油橄榄品种表型和SSR标记的多样性及聚类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16,29(5):676-681.

    (20)贾素苹, 李金花*. 不同立地黑杨派无性系生长和多性状综合评选[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1-5.

    (21)李金花, 刘喜荣, 卢孟柱, 刘长敏, 张绮纹. 黑杨派无性系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变异和生长选择[J]. 林业科学,2015,51(1):55-65.

    (22)李金花, 胡建军, 卢孟柱, 刘长敏, 刘喜荣, 阎金华, 吴丽娟, 张绮纹. 杨树良种‘欧美杨2012杨’[J]. 林业科学,2015,51(3):175.

    (23)戴前莉, 李金花*, 张菊. 107杨不同插穗的育苗试验[J]. 林业科学研究,2014,27(2):284-289.

    (24)李娜, 戴前莉, 祁海红, 王海东, 李金花*. 不同栽培树形对油橄榄品种鲜果产量的效应[J]. 林业科学研究,2013,26(4):521-527.

    (25)李金花, 俞宁. 利用荧光SSR标记分析中国油橄榄品种遗传多样性[J]. 林业科学,2012,48(6):47-55.

    (26)李金花, 何燕, 段建萍, 张绮纹. 107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J]. 林业科学研究,2012,25(1):65-70.

    (27)睢金凯, 李金花, 王志林. 欧美杨木质素生物合成转录因子Pelim1基因的克隆及相关初步表达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32(4):166-169.

    (28)张洁, 张纲*, 李金花*. 电导法和电阻抗法测定脱锻炼期间欧美杨×大青杨F1子代抗寒性[J]. 植物生理学报,2012,287(1):44-50.

    (29)李金花. 油橄榄黄萎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144-149.

    (30)李金花, 宋红竹, 周春江, 牛正田, 张绮纹, 王斌. 北方地区黑杨派栽培品种的AFLP指纹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09,21(2):207-212.

    (31)李金花, 宋红竹, 牛正田, 张绮纹. 辽西地区黑杨派纸浆材无性系生长与材性综合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2008,20(2):206-211.

    (32)李金花, 张绮纹, 牛正田, 卢孟柱, Carl J Douglas. 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1):29-37.

    (33)牛正田, 李金花, 张绮纹, 周海滨, 陈志林. 北美地区杨树木材利用现状与前景[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4):5.

    (34)牛正田, 张绮纹, 彭镇华, 李金花. 国外杨树速生机制与理想株型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6,19(2):23-27.

    (35)李金花, 张绮纹, 等.不同年龄欧美杨47杨木材性状变异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5,17(5):567-572.

    (36)李金花, 张绮纹, 等.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子代无性系遗传变异和初步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3):368-373.

    (37)李金花, 张绮纹, 等.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1):29-37.

    (38)李金花, 姜英淑, 宋红竹, 王春城, 张绮纹. 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子代无性系遗传变异和初步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368-373.

    (39)薛永常, 李金花, 卢孟柱, 张绮纹. 107杨次生木质部PAL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其鉴定[J]. 林业科学, 2004, 40(4): 193-197.

    (40)薛永常, 李金花, 卢孟柱, 张绮纹. 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修订[J]. 林业科学, 2003, 39(6): 146-153.

    (41)李金花, 宋红竹 ,薛永常, 张绮纹, 李胜刚. 我国制浆造纸木材纤维原料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6(6): 32-35.

    (42)李金花, 张绮纹, 苏晓华, 高建设, 卢宝明. 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苗叶片和生长性状多水平变异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76-82.

    (43)苏晓华, 张香华, 李金花, 张绮纹, 郑先武. 鉴别抗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基因连锁分子标记[J]. 林业科学, 2000, 35(6): 73-76.

    (44)苏晓华, 李金花, 陈伯望, 张绮纹, 张香华. 杨树叶片数量性状相关联标记及其图谱定位研究[J]. 林业科学,2000,35(1):33-40.

    (45)李金花, 苏晓华, 张绮纹, Louis Zsuffa. 用RAPD标记检测与杨树生长和物候期有关的QTLs[J]. 林业科学研究,1999,12(2):111-117.

    (46)苏晓华, 李金花, 等.林木遗传改良与我国21世纪林业可持续发展[J]. 林业科学研究,1999,12(6):650-655

    (47)张绮纹, 苏晓华, 李金花, 陈一山, 解荷峰.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9,35(2):31-37.

    (48)张绮纹, 苏晓华, 李金花, 等. 杨树优良纸浆材和生态防护林新品种—欧美杨107号[J]. 林业科学,1999,35(3).

    (49)张绮纹, 苏晓华, 李金花. 中国杨树遗传改良[J]. 1999, 1(2): 54-58.

    (50)李金花, 苏晓华, 张绮纹, 归复, 穆屡钦. 细胞工程育种—林木耐盐体细胞突变体育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1997, 10(6): 15-20.

    2. 专著:

    (1)参编,《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林木卷》,“第三章 杨树”.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参编,《中国杨树栽培与利用研究》.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张绮纹、李金花著. 杨树工业工业材林新品种.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 [2] [3] [4] [5] 下一页